樂斷樂修止觀瑜伽獨一靜處之相狀-陳重文專欄》
2023-07-05 16:31壹、 樂斷樂修止觀瑜伽獨一靜處之相狀
前言:獨一靜處,習身遠離,為修一切其性是善,能引義利定地作意(1),及定資糧加行作意(2)──為得心遠離故;遠離一切煩惱,心善解脫。
一、 醒寤時,「坐觀於臥」,然後下床。
1. 現在作意位,臨欲滅故,說名為「坐」。
2. 過去所知位,已謝滅故,說名為「臥」。
3. 顯示以現在作意,觀察過去所知諸行。
〈想修:前後想之一〉
二、 下床晨起,即將行道。──「住觀於坐」。
1. 現在作意位已現生故,說名為「住」。
2. 未來所知位未現生故,臨欲起故,說名為坐。
3. 顯示以現在作意,觀察未來所知諸行。
〈想修:前後想之二〉
三、 起後作辦食事
食所應食,不食所不應食。不應太早或太晚而食。於食繫數,次第而食(食厭逆想) 正思擇食於所食,應量而食。
(瑜˙卷23、24)
四、 食已,便即作所應作,於自道上往反經行。
1. 『經行』者,謂於廣長稱其度量.一地方所,若來若往.相應身業。
2. 為修善品,為善思惟,內攝諸根,心不外亂而習經行。
a. 不太馳速,不太躁動;亦非一向專事往來而習經行。
b. 時時進步.時時停住.而習經行。謂在後行觀察前行。〈想修:前後想之三〉
(a) 若已生起無間謝滅所取作意,說名「前行」。
(b) 若此無間新新生起能取作意,取前無間已謝滅者,說名「後行」。
(c) 此則顯示以現在作意〈後行〉,觀無間滅現行作意〈前行〉。
† 中含〈83〉睡眠經(大正1—559下):露地經行,守護諸根,心安在內,於後,前想。
† 中含〈191〉大空經(大正1—739上):若欲經行……諸根在內,心不向外,後作前想。
3. 非身劬勞,非身疲倦;非心掉舉所制伏時而習經行。
若為惛沉睡眠蓋纏所覆,為除彼故,於光明相善巧精懇:善取〈言善通利〉,善思〈意善尋思〉,善了〈慧善了達〉,善達〈見善通達〉──以有明俱心及有光俱心,往反經行。
a. 謂經行時,隨緣一種淨妙境界,極善示現(示),勸導(教),讚勵(照),慶慰其心(喜)。
〈淨妙境界→謂六隨念〉
光明俱心(開心):發起光明.照了,鮮淨俱行之心。
照了俱心(修照俱心):修習光明照了俱行之心。 光明相
明淨俱心(離蓋):遠離惛沉.睡眠纏蓋,心用明了。
無闇俱心(除闇昧心):謂此心中,不起暗昧相,唯起光明相。
b. 或復宣說惛沉、睡眠過患,及與永斷功德相應所有正法。若讀,若誦,為他開示,思惟其義,稱量觀察──法光明
※“法光明”者,謂如所聞,已得究竟不忘念法。 與彼俱行彼相應想,名‘光明想’。
c. 或以冷水洗灑面目。
d. 或觀方隅,或瞻星月諸宿道度。(以上見中含:睡眠經)
五、 習經行已,復於空閑靜處結跏趺坐,端身正願、安住背念而習宴坐。 修諸善品而習宴坐,不應太急。 ■ 端身:謂策舉身,令其端直 令心不為惛沉睡眠之所纏擾。
■ 正願:令心離諂,離詐,調柔正直 令心不為外境散動之所纏擾〈寂滅想〉。
■ 安住背念:〈清淨道論:置念面前 遍持出離而念。〉
a. 如理作意相應念,名為背念 棄背違逆一切黑品故。
b. 又緣定相為境念,名為背念 棄背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緣境故。
1. 為令已生貪欲纏蓋速急除遣、未生極遠離故,觀不淨而習宴坐。
2. 為令已生瞋恚纏蓋速急除遣、未生極遠離故,以慈俱心而習宴坐。
3. 為令已生掉舉.惡作纏蓋速急除遣、未生極遠離故,修習宴坐,令心內住,成辦一趣,得三摩地〈得所緣作意〉。
4. 為令已生疑纏蓋速除遣、未生極遠離故,於不應思議等不如理作意思惟,應正遠離,以思惟緣起而習宴坐:
i. 謂於去.來.今世諸行,唯見有法,唯見有事。唯觀有因、唯觀有果.墮正道理:謂觀待、作用、證成、法爾四正道理。
ii. 又所知境事略有二種:有及非有。
a.『有』又二種:
一者、有為 且說三界所繫五蘊〈心相應諸行〉。
二者、無為 且說涅槃。
b. 若說於我、有情、命者、生者……等,是名『非有』。
⊙ 知有為有,知無為無 於實無事.不增不益,於實有事.不毀不謗。於其實有,了知實有 謂於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一 切法中,如實了知,見過患故,深生厭背,無所祈願;而於涅槃見極寂靜,見甚微妙,見永出離;依此建立無願、無相、 空(等三)解脫門。越度三世疑惑,心無猶豫。
六、 晝夜(初夜與後夜)如上勤修覺寤瑜伽時:
1. 於經行時,或於讀誦勤修加行。
2. 或為修斷,閑居宴默而習宴坐。
3. 與同梵行者,或於語論勤修加行,而不久時相續,立破爭競。
又於最極甚深.空性相應隨順緣性及諸緣起,殷重無間,善攝.善受(研究),令堅.令住,令無失壞,為成正行。
4. 於時時間,安住正念。〈安守正念,不放逸住 正如理作意。〉
5. 於宴默時,不樂尋思諸惡不善法;不樂思惟非理諸法。〈安住所緣〉
6. 若由熱分極炎暑時,勇猛策勵勞倦因緣,非時發起惛睡,暫應寢息,以解勞倦。
若於是事應作所作,便應是處(1)、是時(2)、如量(3)、如理(4)、如其品類(5),正知而住。
標籤:
———
返回